疫後需求回溫,航空業者準備起飛。圖片來源:Getty Images
文/經濟學人 編譯/李立心 天下雜誌2021-07-12
各國陸續進入疫後復甦期,受重創的航空業也逐漸恢復元氣,有些企業仍苦苦掙扎,但有兩類業者可望快速反彈,他們有何實力?
整體航空業客運量預計要等到2024年才會回到2019年的水準,許多業者燒錢的速度和飛機燃油一樣快,更有不少靠政府補助才勉強留住一口氣。在一片不確定性中,有兩大類業者有望開出亮眼成績。第一種是提供全面型服務的航空公司,不僅提供長短程國際線,也擁有廣大的國內線市場。第二種則是靈巧、現金流強勁、以區域內航線為主的廉價航空。
國內線需求反彈的情況,對美國與中國的航空公司而言尤其有利。去年,中國國內航線運量超過美國。以國內線為主的美國航空業,目前仍稍微落後中國,但是7月4日國慶連假前的運量,已經突破疫情之前的水平。相形之下,切分成多個國家的歐洲大陸短程國際線客運量,仍較疫情前短少55%。
以美國航空為例,高達七成的營收來自國內線,不像許多其他國家的全方位服務業者,得靠國際線高級艙等撐起獲利。美國經過多年的航空業整併,創造出寡佔市場,讓四大業者負責八成客運,也有助於業者從疫情中復甦。中國市場和美國一樣由少數幾家大型航空公司寡佔。中國國內旅行狀況已經大抵回歸正常,與此同時,疫情在海外延燒,又讓中國的航空公司可以不用再為了地緣政治,繼續擴展不賺錢的國際線,讓業者的狀況達到有史以來最佳。
短程國際線復甦創造了第二類贏家:在接種率高的地區營運的廉價航空。
歐洲休閒旅遊需求受壓抑,日後隨著各地陸續解封、放寬隔離政策,這些需求將釋放出來,讓歐洲廉航業者成為最大受益者。瑞安航空(Ryanair)、威茲航空(Wizz Air)的乘客,八成是休閒旅遊,反觀漢莎航空與法荷航空的乘客中,一般遊客不到七成。歐洲航空業不存在寡佔情況,短程國際線市場中的老牌業者又受到疫情重創,讓廉航抓到拓展機會。
投資研究機構伯恩斯坦(Bern-stein)分析,瑞安與威茲航空債務少,又有大筆現金可以拿來購買新機,客運量將在未來幾年超越其他歐洲競爭對手。投資人也同意這樣的觀察,瑞安與威茲的股價都比疫情前來得高。
【本文由《經濟學人》獨家授權轉載】(責任編輯:王儷華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