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內最大的航空集團華航,主動邀集三大工會進行「減薪協商」,包括企業工會、空服職工會、機師工會,期許能在不裁員前提下奮力自救,目前已經敲定今(20)日先與企業工會討論,明日邀請機師工會商討對策。
小編: 面對疫情的衝擊,景氣不好只能全員減薪。

華航表示,考量到疫情全球持續發燒,在疫情結束前華航必須要有更好的節流策略,由於人事成本占華航總成本15%,日前已決定主管減薪一成,而今疫情發展尚不明朗,全體減薪將是必要措施,至於如何執行,尚待勞資雙方討論。
華航與企業工會今日將進行勞資協商,工會理事長劉惠宗表示,「只要不裁員,什麼都可以談」,公會的訴求是,主管減薪幅度一定要高於員工。對此華航表示,公司態度開放。
從往年來看,華航人事成本僅次於燃油支出,而在華航幾度抗爭要求「加薪」,加上今年以來油價持續大跌,人事成本反而成為華航最大困境,華航因此不得不邀約三大工會,一起協商如何讓公司度過難關。
華航航線遍及全球29個國家共160個航點,客運市場的占有率已達到28%,客運占營收比重達75%,新冠疫情讓客運金流驟減,4月起客運營收再降、未見曙光。
據了解,華航這次邀請各工會提出想法,公司方採開放態度,並未提出減薪兩成的數字,外界說法純屬傳言。華航表示希望先聆聽各工會的想法,再一起討論一個勞資雙方都能接受的提案。
隨著旅客銳減,華航每個月的現金流大降近50%,但因飛機不飛,油料支出減少也相對有限;現在幾乎沒有旅客的情況,每月的現金流還會繼續降,因此面臨極大的營運壓力。
新冠肺炎疫情衝擊,全球航空產業面臨到處邊境管制窘境,早在2月,華航內部就開始規畫因應方案,當時已啟動高階主管減薪等三步驟,率先推動國內各級主管、外派及轉投資事業主管基本薪調減10%。
其次,鼓勵員工規畫特休假及補休假;第三全面搶攻貨運市場商機,在這三個策略全面推動後,疫情未見緩解,華航搶救營運只能再推方案,打長久抗疫戰。